當杭州三級標準化評審暫停的通知在工作群里彈出,當曾經支撐企業半壁江山的傳統業務接連縮水,當同行老板們的焦慮眼神愈發凝重——安全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的“寒冬”,似乎比想象中來得更猛烈些。
十年前的風口期早已遠去,單一安全業務躺贏的時代一去不返。政府財政收緊,非必要支出持續削減;企業勒緊腰帶求生,臺賬指導等基礎服務需求銳減;傳統評審、駐點服務等業務不斷收縮,疊加市場競爭白熱化,利潤空間被反復擠壓。更嚴峻的是,標準化評審等核心業務的調整,讓無數第三方陷入“業務空窗”的生存危機。此時的安全第三方,正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,向左是固守舊路的日漸式微,向右是破局新生的未知挑戰。
轉型,已不是“選擇題”,而是關乎生存的“必答題”。

就在行業陷入迷茫之際,一份政策文件為安全第三方點亮了轉型的燈塔。3月29日,七部委聯合發布《安責險實施辦法》,以國家政策之力為安責險制度按下“加速鍵”。這不僅是安全生產領域的一次制度革新,更是安全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轉型“新質服務機構”的重大戰略機遇。
安責險絕非簡單的“保險產品”,而是以“風險防控為核心”的安全生產綜合服務體系。《辦法》明確要求,安責險承保機構必須委托專業技術服務機構開展風險評估、隱患排查、事故預防等服務,這意味著海量的技術服務需求將從政策文本走向市場實踐。據業內測算,隨著安責險在全行業的強制推廣,其帶動的技術服務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級——這正是安全第三方擺脫傳統業務依賴、實現轉型升維的“黃金賽道”。
然而,萬億機遇并非唾手可得。傳統安全服務機構普遍存在業務單一、技術薄弱、資源分散等問題,難以滿足安責險對“全鏈條風險防控”“專業化技術支撐”“數字化服務能力”的高要求。這就要求安全第三方必須轉型為“新質服務機構”:從單純的“合規評審者”轉變為“風險管理者”,從碎片化服務提供者升級為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,從依賴人工經驗轉向擁抱科技賦能。
這種轉型的必要性與迫切性,在政策紅利窗口期前尤為凸顯——誰能率先完成轉型,誰就能搶占安責險市場的制高點。
破局密鑰:安環家打造“新質服務機構”,三招破解轉型死結
作為安全服務行業轉型的引領者,安環家正以“新質服務生態構建者” 的身份,為安全第三方提供全方位的轉型支撐。
何為“新質服務機構”?—— “能兜底、敢賠付、效果可量化”的安責險事故預防服務商。
安環家通過“資源+系統+機制”三位一體方案,助傳統第三方做大做強:
①資源賦能,擴大業務增量。
安環家以平臺優勢,吸引13萬+的目標客群加入,這些優質企業,自帶“風控基因”與“事故預防”訴求,為服務機構的業務增量提供持續動力。
三級專家智庫,聚集萬名專家團隊實時響應,可以實現精準匹配,精確把控,大大降低業務風險和作業難度。
②“真預防”服務體系,以“真服務”塑造“真價值”。
依托領先技術打造“一站式服務體系”,提供覆蓋安責險事故預防全流程的,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解決方案,培養“事故預防”領域的六邊形戰士,助力新質服務機構提升綜合能力,做好“真”事故預防服務,切實降低事故發生率。
實現服務全流程的標準化、公開化、透明化與留痕化,確保服務過程留痕可溯源,滿足監管要求。
推動達成標準化交付,服務機構應嚴格遵循AQ9010-2019行業標準與T/HAS108-2021團體標準,實現全國統一服務規范,降低交付爭議,以實際效果,凸顯服務機構價值。
③運營中臺提效權威機構背書
依托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,為安全服務機構打造數智化運營中臺。橫向覆蓋安責險業務、事故預防服務、保險理賠等全業務場景,連接各級監管機構、企業客戶、險企等多個主體,以此構建清晰、高效的運營中臺,全面提升服務機構整體的業務運營效率。
剛剛成立的,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事故預防服務專業委員會(以下簡稱“專委會”)還將牽頭輸出高標準事故預防服務流程、技術規范及質量管理體系。并從更高維度,搭建出政府、險企、專業服務機構、投保企業之間的多方溝通交流平臺,實現資源對接與信息共享,推動新質安全服務機構的發展邁入專業化、規范化發展的新階段。提升市場對新質安全服機構的認可度,也為新質安全服務機構成長提供強而有力的背書。

在未來的安全風險管理產業中,打造新質服務機構不是為了讓誰“一枝獨秀”,而是希望通過多方合力,構建“責任共擔、價值共享、監管共治”的生態閉環,讓新生的安全服務機構有能力扛起“事故預防”與“風險減量”的大旗,少走彎路,從“配角龍套”成為價值共創者,持續發展壯大!也讓安責險真正落地,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與價值。
市場的“寒冬”,固然伴隨著嚴峻的挑戰與生存困境,但同時未必不是第三方服務機構“修煉內功”,實現“蛻變”的一次難得機遇。“穿越寒冬”,才是安全第三方服務機構邁向更加健康、穩定發展的必然之路。
掃碼咨詢,搶占轉型先機!
